背景:              字号:   默认

第1362章 格物致知扎根(1/2)

不管是经世致用也好,还是格物致知也好,实际早就在儒家文化中存在,也早就有人论述提倡、推行。

但是作为一个校训,大整旗鼓地倡导和落实到教学中去,这个岳麓书院属于首创,在当时首屈一指。

单就格物致知来说,毕竟纯理论的内容和做法多些,但是经世致用就不同了。

经世致用,实质上是把格物致知的东西,用来经营他们所面临的世界,也就是时间所有的一切!

凡是他们要做的事情,都需要经营!

所谓经营,就是用对这个世界的了解,来指导这个世界中各项事务的运行。

能不能运行成功,很大程度在于是不是按照规律去做,不按照规律,瞎干一气,自然是肯定失败。

但是,这里隐含一个前提,就是他们所遵循的规则是正确的。

而这个正确的规则是哪里来的呢,是格物致知的结果。

但是,谁能保证格物致知的结果就是正确的?

没有人!

甚至连这个结果是否正确,都无从得知.

所以,经世致用又是检验格物致知结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途径。

也就是说,要想保证格物致知的正确,必须经过经世致用的严格检验。

因此,这两个看似毫不相关的原则,也在绝大多数场合被人们看作是毫不相干的原则,实际上是密不可分的!

进一步分析,就知道二者是互相依靠,互相提供服务的!

没有经世致用的需要和目的,格物致知就失去了他的意义。

如果只是为了自己知道而去格物,那么这个原则就成了当事人的一个小小的宠物。其成败得失无人关心,对社会毫无影响。

因此,格物致知必须为社会所用,就是经世致用。

而经世致用如果没有格物致知结果的指导,就成了瞎子走路,没有目标。不知道如何行走。

没有目标的行为,简直连动物都不如。

动物的所有行动,还都离不开自然本性的驱动。

人的行为,没有明确的、合宜的目标,甚至别离了自然本性的约束。

哪怕造反的农民,也都给自己的造反行为找一些理由,何况更有理智的人,更何况最有理智的文人!

因此,这些人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有格物致知过程中得出的认识成果做为原则约束。

直接地说,经世致用必须后于格物致知;当然实践中,这是一个无限的循环过程。

因为这个关系,二者互为对方提供存在的根基,也为对方提供永不枯竭的活力!

而在具体推行经世致用方面,丁善庆和曾国藩互相支持,相得益彰!

对于曾国藩来说,治理国家。是最大的经世致用!是最富挑战性的经世致用!也是最敏感的经世致用!

这个方面弄得好,可以升官发财;弄得不好。就会倾家荡产,甚至人头落地!

对于曾国藩来说,他的生活就是如何当官!

因此他对格物致知的依靠,程度上高于任何人!

而丁善庆,虽然也当过跟惯例知识分子有关的官,但是基本上是一个纯学术型的人才。因此他可以在格物致知方面,取得成绩,也就是达到前人没有达到过的高度!

这些成果,当然他很愿意提供给曾国藩。

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让他在官场或者其他场合去实验。

经过检验正确的东西。他才放心地用于教学。

很多东西,不是可以马上见效的,所以那些东西,就成了曾国藩的专用成果。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魂则我的影子是食神辉煌那年艺藏嗜血拽妃入殓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