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百零四章 河西岭南 唇亡齿寒(1/2)

谢不言未作停留,当日便离开霸刀山庄,返回西蜀。

武当事了,裴鼎文只用一日便回到河西裴家。比起高来高去的谢不言要慢上许多,但比起快马加鞭的南楚密探却要快上半日。

早在裴鼎文北上武当之前,河西裴家十数名年轻子弟便以游学的名义四散而出,其中有四人是在陈友谅下令春季操演之前离去,得以离开河西去向西蜀南越等地。

后面出走的几人,有七人被南楚军方扣押,余下三人仓促讨回裴家,再也不敢出门。

裴鼎文北上武当本就是要夺丹表忠心,以此换取裴家安宁。得知楚东流上山之后,才明白裴家已然没有任何机会。本以为无法生离武当的裴鼎文没想到楚东流会饶过自己,如今也只能跑回裴家,早做布置,就算敌不过南楚兵锋,也要努力留下裴家血脉。

现下河西道风声鹤唳,三万南楚兵甲虎视眈眈。

早年陈友谅谋反,河西道裴家一直是先皇最有力的支持者。

裴家与宋家尚文,裴宋两家相比,裴家以剑读书,偏于武道。宋家以文入武,近于儒学。

两家人都是文武双全之辈。

大楚先皇十分看重这两家人。裴家前代英杰裴宣忠官拜征西大将军,虽是征字打头,却有一个大字,是为军伍重臣,从一品。

宋家前代英杰宋仲杰比之宋氏三雄年长,不好武,只习文,是为宋家异类。只是他学究惊天,被先皇委为首辅,是为庙堂百官第一人。

先皇笑言:“文有宋仲杰,武有裴宣忠,可保我大楚五十年太平。”深得百官认同。

就连那大楚当时唯一的一品武官,大将军徐定山也不曾反对,直言裴宣忠为将比之徐僮元要强上几分。

裴宋两家得宠,齐家失势,所以陈友谅起兵之时,齐家才会倾力相助。

裴宣忠不愧是大楚第一名将徐定山亲口夸赞的帅才,徐定山死后,徐僮元谋反被杀。裴宣忠隐然是大楚第一名将,佟山岳之流莫能望其项背。

陈友谅起兵河东,裴宣忠自河西引兵入河东,庐江一战,杀得陈友谅丢盔弃甲大败亏输,逼得胸怀大志的陈友谅拔剑自刎。

裴宣忠与裴家的威名在那时达到顶峰。

可惜得徐定山夸赞的裴宣忠最终败在徐定山孙子徐飞将手中。

徐飞将八百虎骑威震逍遥,杀散裴宣忠三万大军。

先皇震怒,让当时不过五十岁的裴宣忠回家养老。

如果先皇没有废掉裴宣忠,也许徐飞将不会那般势如破竹。

直到徐飞将带人踏入天下城皇宫的时候,先皇还在念叨:“若是裴卿还在,寡人何至于斯。”

宋仲杰撞死在皇宫陪先皇一道上路。

宋家再无人出仕,一心想要在江湖称雄,结果遇到横空出世的不二刀。

裴宣忠先后两次想要复辟,均为成功。最终淹死在天下城护城河内。

裴家从此无人从军。

三十年来,裴宋两家依然活的不错,在河西道与岭南雄踞一方。一是因为陈友谅胸怀还算宽广,二是因为裴宋两家传承千年,影响颇深,陈友谅轻易不愿动。

陈友谅登基二十多年,数次派人请两家人出仕,裴家与宋家都是无动于衷。

个中原因到底是忠于先皇,还是不愿跟着齐家屁股后面吃灰不得而知。

但不管是哪一种都彰显着两家的不智。

四月初九。

裴鼎文回到裴家之时,裴苳浒正在生闷气。眼见的父亲归来,急忙上前询问武当之事。

裴鼎文忧道:“丹药被那谢不言带走,此路不通,只得再想办法,如今城外兵马可有动静?”

早年曾与余紫剑并称江南双色的裴苳浒已然嫁作人妇,只是夫君命薄没有活过三十。

风韵迷人的裴苳浒气道:“军队倒是没什么动静,那些小世家倒是天天有动作,适才孙家前来退婚,不愿将女儿嫁入裴家。前日李家也送来休书,将三妹也一并送了回来。平日与我裴家有生意往来的家族,如今都不愿与我裴家做生意。这些白眼狼,往日裴家不曾亏待他们,当年李家公子跪在大门口苦苦哀求,三妹才答应嫁给他,如今居然敢休妻?”

河西豪门大户以裴家为首,高门大族不下十户,多年来都是守望相助。

悟性不高不低,没能破入真武却也是一品绝顶的裴鼎文比起上武当之时苍老许多,身有浩然正气的裴鼎文叹道:“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易地自处,我们也不愿意与前途未明的家族有太多联系。”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重生传奇系统大人,得加钱都市异闻录修仙狂人在都市预言天启网游之重拾山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