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百章【豁达的孔子】(1/2)

就像苻坚不会因为王猛出于私心要置慕容垂于死地,而就冷落王猛一样,孔子杀少正卯,鲁定公并没有改变对孔子的态度,但孔子还是在不久之后离开了鲁国。具体的原因,还是和之前夹谷之会上出尽洋相的齐景公和他的狗头军师犁鉏有关。

《韩非子.内储说下》对此事记载的比较详细,说齐景公已经领教了孔子治政的厉害,担心孔子继续在鲁国执政,会影响到齐国的争霸事业。犁鉏又出了一个馊主意,让齐景公送给鲁定公(《韩非子》误作为“鲁哀公”)一支美女乐队,让鲁定公整日沉浸在美色悦曲之中,自然也就无心听政了,孔子就无法继续在鲁国执政,齐患去矣。

齐景公此时已经行就将木,但还是满脑袋的争霸思想。为了虚幻飘渺的所谓霸业,齐景公用了犁鉏出的这个不入流的主意,派出一队“西施”入鲁,果然成功的迷惑住了鲁定公,孔子又被晾到了一边,没人管没人问了。

不过韩非的说法也不太准确,韩非子说孔子离开鲁国去了楚国,实际上孔子周游列国的第一站是鲁国西北方向的卫国,时间应该是公元前497年(鲁定公十三年)。

孔子离开鲁国,应该和鲁定公沉迷于女色有关,此年的孔子还不到六十岁,在政治上依然还有上升的空间。孔子是个野心勃勃的政治家,他不希望自己未来不太充裕的时间都浪费在和鲁定公的对峙上,他需要换个地方寻找梦想。

至于孔子为什么先去卫国,《论语.子路篇》给出了答案,“子曰:"鲁、卫之政,兄弟也。"”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卫国和鲁国同出于姬周王室,卫国先祖卫康叔和鲁国先祖周公姬旦是兄弟,私交甚好。

二、在周朝分封的诸国中,鲁国和卫国是仅有的两个严格继承周朝礼法的诸侯国,这种政治上的血缘关系,至少不会让孔子产生政治上的疏离感。

三、卫国和鲁国一样,都处在一个内政混乱的敏感时期,国有君,朝无相,这对孔子来说是个机会。

不过让孔子以及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孔子到了卫国,并没有得到他想像中的受到卫灵公姬元的重用,反而意外的卷入一场轰动历史的桃色丑闻之中,这场桃色丑闻的女主角,就是卫灵公的夫人南子,这是孔子人生中唯一的八卦事件,历史上称为“孔子见南子”。

实际上并不是孔子好色,急巴巴的要一睹南子的美色,而是南子主动提出要见孔子的。这其实也很好理解,自从少正卯被杀之后,孔子就是天下文坛当之无愧的第一人,学富五车,而且孔子又长得人高马大,虽然年过五旬,依然魅力如旧,无论孔子走到哪里,都会引起贵族少女们的阵阵尖叫。

从年龄上看,南子应该比孔子小四十岁,此时南子还不到二十岁,正是女人如花的时节。更为重要的一点,南子的夫妻生活并不如意,因为比她年长三十岁的丈夫卫灵公是一个同性恋者,卫灵公养的小白脸就是弥子瑕——春秋第一美男,著名的“分桃”典故,就是这对同性恋者的天才发明。

南子对孔子是仰慕已久,做为粉丝,能见到自己崇拜的偶像是非常幸福的事情。问题是在男女大防的春秋时代,南子即想见到孔子,又不想授人以柄,便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

南子派人来找孔子,说什么按照卫国的外交惯例,各国来的贤达名流想和卫国君交朋友的话,就必须先来见夫人。孔子来卫国是讨饭吃的,不是来撞桃花运的,孔子哪敢往这个桃花里跳,连连推辞。

估计是来人说了一些威胁的话,逼得孔子只好硬着头皮去见南子,毕竟如果得罪了南子,孔子在卫国是肯定吃不开的。至于南子派来的说客是什么人,《史记》没说,但《盐铁论.论儒》却说是卫灵公的男友弥子瑕,存疑。

孔子不是一个人去见南子的,而是带上了学生子路,这应该是孔子出于避嫌的考虑,否则孤男寡女同处一室,跳进黄河也说不清楚。其实南子见孔子,也不是想和孔子发生什么八卦故事,只是想满足自己的好奇心,看看名闻天下的孔仲尼长得什么模样,也仅此而已。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单身狗虚幻世界大穿越契约交易:腹黑霸王硬上攻帝国盛宠:吻安,总统夫人!幽魂之地重生一路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