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七十六章【高层云集】(1/2)

成得臣派斗越椒在熊恽面前软磨硬泡,最终把熊恽激怒了,只派出右军、和东宫之卒,以及成得臣的家军六百人。

熊恽不肯拔毛,让成得臣有些为难,兵力不足,很难和晋人刀兵相向,这可能就是熊恽的一层用意,故意不拨重兵,逼迫成得臣与晋人言和。成得臣也是按照这层设想去做的,他派出大夫宛春赴晋营求和,条件很简单:晋人复曹、卫之国,楚人撤宋之围。

晋、楚双方最高层对两大国之间的战争的态度完全不同,楚尽可能的避战,而晋则必须想办法激怒楚人。楚军主帅成得臣是个火爆脾气,事情就比较好办了,在先轸的建议下,姬重耳做了两件事情:

一、抢在楚国之前,复曹、卫之国。曹、卫都是小国,专在江湖上抱粗腿的,投楚与投晋没有本质区别。何况对曹、卫来说,楚远晋近,宁得罪于楚,不得罪于晋。先倒向晋,万一晋败于楚,曹、卫还可以再认楚当干爹,熊恽也不会拿他们怎么样。“曹、卫告绝于楚。”

二、强行扣下楚使宛春,并押往卫国看管。晋人这么做,无异于当着天下人的面抽成得臣的耳光。成得臣死要面子,自然不会无动于衷,会尽起楚军北上攻晋。只要能把楚军主力引出来,晋人就有办法诱而歼之。

事情的发展都在晋国高层统治集团的预料之中,先轸往成得臣的火药桶里扔了一根点燃的火柴,火药桶岂有不爆之理?特别是宛春被扣事件,弄得成得臣极没面子。讨回面子,是成得臣现在最需要做的事情,楚王之前对他的反复告诫,早扔到爪哇国去了。

《左传.僖公二十八年》:“成得臣怒,从晋师。”为了赌回这口恶气,成得臣把围攻宋国的楚军主力全部调离北上,寻找晋军主力决一死战。

成得臣很听话的跳进了姬重耳给他挖的大土坑里,姬重耳之所以要调楚军北上,而不是率晋军南下挑战楚军,这里有一个重要的考虑。

晋军主力此时正驻扎在卫地城濮(今山东甄城西南),而楚军所在的商丘距离城濮约有二百里的路程,晋军如果奔波二百里至商丘,楚军就可以以逸待劳的击溃远来之晋军。与其自己满世界瞎跑,不如让楚军长跑二百里,消耗楚军的体能储备。

至于楚军气喘吁吁的赶到城濮,晋军突然后撤三十里,有两个原因:

一、报当初熊恽厚待姬重耳之恩,熊恽曾经问姬重耳:“若君返国即位,何以报我?”姬重耳说如果晋楚交战,我当退避三舍,以报君恩,现在后撤,也算是报答了当年熊恽的厚待之恩,卸下了姬重耳的思想包袱,可以轻装上阵,和楚人大打出手。

二、成得臣为人向来狂妄自大,晋军向楚示弱,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成得臣对晋军的轻视。在实力相当的情况下,敌人越轻视对手,越有可能遭到失败,这是历史不变的规律。

和楚军长途奔袭二百多里相比,晋军后撤三十里,基本不会消耗太多的体力,反而会拉开空当,有利于观察敌人平时不易暴露出的致命弱点。林冲在柴进庄上和洪教头打擂,就是先一棒击之而胜。

姬重耳的花花大肠,楚军早已有人看了出来。而且从《左传》的记载来看,除了成得臣,几乎是所有的楚军将士都反对部队北上急行去跳姬重耳挖的坑里。但此时的成得臣已经被愤怒的情绪完全控制,他只想通过打败姬重耳找回面子,任何人的话他都听不进去。

姬重耳一个小手段就能将成得臣玩弄于股掌之上,应该是他在楚国逗留之间,研究过楚军大帅成得臣的性格,这将对未来战胜这位易怒的将军有所帮助。

姬重耳把战场选在城濮,还有一层考虑,城濮是卫地,距离晋国,以及晋的盟友宋、齐,新附晋的卫、曹、鲁都非常近,晋军的后勤完全没有问题,相当于本土作战。楚军北上围宋已经是孤军深入,此次再北上二百里,后勤补给越拉越长,非常不利于楚军的战斗力保持。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单身狗虚幻世界大穿越契约交易:腹黑霸王硬上攻帝国盛宠:吻安,总统夫人!幽魂之地重生一路星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