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三三六回 几人回(1/2)

武承训脊背发凉。

他年少轻狂、毫无经验,不知如何对敌也便罢了,惠王却不是。

虽说惠王也从未打过仗,可其心机城府都是有的,没的说命也不要,偏想要带一次兵的。

而三千五百人在这七万大军里虽不算多,却堪堪败给了魏军仅一千人,如此打压士气的一仗,定是败在最初的布阵上。如今想来,当日那惠王怎就对阵法那般自信,岂不怪哉?

他这位好伯父,究竟打的什么主意!

自是日起,武承训便小心提防起惠王来,惠王却似毫无察觉,依旧偶尔问他两句,并不见有何异常之举。

然而才数日,军中的传言便愈发盛了。

先是有人说之前魏军派出的一千人里有不少是降军,言魏军十分信任燕国降军,放心教他们打先锋不说,还让每日与燕国军队一同训练,待遇上并无半分不同,正因如此,那些降军才愿做先锋,不顾以少迎多,宁为魏军卖命。

后又有人说高阳国主、昆吾氏传人阳楌教燕国的武承思杀了,因此武承思也死在牧野,燕国早犯了天怒,灭国是迟早的事了。

武承训听着,愈发觉得不妥。

而就在方才,他的亲卫来报说,已经有人开始私下议论他了,言武承训对惠王等人的意见总模棱两可,于行军布阵非但不能献策,反而使惠王因其态度不明而时常掣肘。

这惠王分明是要将大燕江山送给魏国啊!

武承训闻言,首先就想要跑,可冷静下来更知此事不可。

惠王未必会有什么行动,若他先跑了,回到临水也是死路一条。即便自己隐姓埋名,不回宁王府去,恐怕父母亲也要受他连累,不得善终。到时惠王即使倒戈,这扰乱军心的祸首也成了他武承训了。

可若是不跑,岂不是随时都要丧命么?

军中明显有不少人暗中帮惠王布局,他不过一个人,一张嘴,又早被人说臭了,如今再要怎样也是难了。

武承训思来想去,竟只有留在这里,由着惠王算计。留下便止牺牲他一人,不至于连累父母亲一同获罪。

如此提心吊胆地过了两日,惠王果然又打了一场败仗,接着,军中便有人议论投降之事。

那些人将周道昭与周绎说得如神明一般,将武岳则贬得一文不值,又说太子虽好,却拗不过武岳,且如今连高阳国主也被燕国杀了,再不投降恐都要遭天谴。

惠王试图压制,无论是打板子,还是砍脑袋,竟毫无效用。此事愈演愈烈,军心彻底散了,惠王便召众人商议,说燕国气数已尽,问众人是愿几万人一同战死,还是顺应天意归向魏国。

竟有大半将军愿意战死殉国。

这令武承训十分意外。

他原以为军中多半将领都跟着惠王,岂料只有两三人附和,多数人觉得耻辱,不愿投降。

虽明知希望寥寥,武承训仍暗暗盼自己有望活着,他有心给惠王再添把火,跟着一同反对投降,却又怕因此教惠王忌惮,万一煽动兵变时,惠王会先拿他开刀。

然而任他如何缄口不言,祸事总归是临头了。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天域纵横最佳小刁妃一路春秋死循环[综影]死神的恋爱笔记帝女妖娆:驸马个个是美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