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五十九章 秘密任务(1/2)

“舰长指挥。”

“舰长指挥!”

齐祖勋进入中心舰桥的时候,站在门口的卫兵与掌舵的大副先后喊了一句,以此引起舰桥里面其他官兵的注意。

其实,这句口号更像一种保留下来的传统。

在科技高度发达的现代,控制战舰的是AI,而且AI肯定知道舰长齐祖勋少校已经来到中心舰桥。根本用不着任何提示,AI都会把指挥的决策权由大副移交给舰长,并且发信息提醒其他官兵。

大声的喊口号?

显然,早就过了通信靠喊的时代。

齐祖勋是舰长?

没错,齐祖勋少校是TD191,“冒顿”号雷击驱逐舰的舰长,隶属于共和国海军的月球舰队。

“冒顿”号属于“铁木真”级,而“铁木真”级是地球联盟在谷神星战争期间建造的最后一种雷击驱逐舰,也是由地球联盟所有成员国共同设计与共同建造,共同享有知识产权的战时舰艇。

这是一种万吨级的中型战舰,标准排水量为一万七千吨,满载一万九千五百吨。拥有三座大型反应堆与三台聚变发动机,最大持续加速度9G,瞬间加速度可达12G,一个加减速周期的最快速度为每秒一千八百千米,速比为20%。全舰官兵三百六十人,还可以额外搭载一支四十人的特种作战部队。战舰的主武器为四十八枚重型鱼雷,以及三门沿战舰中线布置的线圈炮。

受动力系统与推进系统影响,战舰横截面为等边三角形。

严格的说,战舰主体结构由三个独立舰体组成,而且每个舰体都有一套能够单独运行的生态系统。

其实,采用三套动力与推进系统是地球战舰的一大特色,是跟火星战舰的最大区别。

除了数十万吨的战列舰,以及几千吨的护卫舰,地球联盟的大型与中型战舰几乎全都采用三套动力与推进系统,因此在战舰的外形上,也基本上都是三棱柱结构,与火星战舰的四棱柱结构明显不同。

哪种结构更好一些,没有人说得清楚,也没有人去证明。

“冒顿”号是一艘已经服役数十年的战舰,虽然在十年前进行过大修,把服役寿命延长了二十年,但是战舰内部的很多设备都已陈旧,到了需要更换的时候。至于在何时更换,就没有人知道了。

如果有充足的经费,共和国海军根本就不会给“冒顿”号做延寿改进。

没钱什么都做不了。

此外,经费短缺的问题在齐祖勋少校的军衔上也反映了出来。

战时,驱逐舰的舰长往往是中校,如果兼任驱逐舰编队的指挥官,那就是上校。

齐祖勋已经连续三年提交了晋升报告,至今都没有获得批准,就是因为共和国海军不需要那么多中校军官。

三次根本就不算多,有的“老少校”已经连续十次晋升失败。

舰长都是少校,那战舰上的其他军官肯定无法顺利获得晋升,比如在大副的位置上坐了六年的鲁长隆,至今都还是上尉,而且他在今年递交的晋升报告已被否决,意味着至少还要当一年的上尉大副。

有趣的是,在齐祖勋来“冒顿”号当舰长之前,鲁长隆就已经是这艘战舰的大副了。

每年退役的舰长就那么几个,新建的战舰也就那么几艘,哪那么多的晋升机会提供给大副呢?

“长官,全体官兵都已登舰。”

齐祖勋没多说,径直朝舰长的位置走过去。

说是位置,其实并没有通常意义上的座椅。一般情况下,充当抗过载系统组成部分的座椅是收起来放在甲板下面的。只有战舰进行急加速,以及与敌舰近距离交战的时候,才会升起来。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领导随行豪门争斗之程氏家族贾维斯的团宠女儿[综英美]保护我方宋老师用武力征服娱乐圈[星际]盖世帝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