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36章 上医医国(1/2)

孟冬之月,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虹藏不见。

农闲是战季,这年冬天秦国破天荒没有兴兵,因为国中大饥。

没有战事,按说秦王该很闲,可是让他闲下来简直是笑话。

柱下史张苍领着一大帮子人天天给他算账。

算账过程虽复杂,结果却很简单:饿死太多人不划算,来年没人干活打仗怎么行?

筹粮调粮买粮赈济,他都盯得很紧,吓得治粟内史属下各级官员几个月都没睡好觉。

太仓令随时可能被传召,重灾区也随时可能出现暗访密使,最可怕的是微服出巡。

马蹄所过之处,当地官员心肝都要颤三颤,于是最后关中大半官吏都颤了一颤。

秦国富商今年也受到了咸阳宫的格外青睐。

北方牧马大商和南方朱砂世家的家主都被请到咸阳宫跟秦王谈一谈心。

咸阳宫的水很贵,所以乌氏在咸阳喝了半个月的水花了一万匹马,因为秦王缺马运粮。

咸阳宫的房也贵,所以清夫人在咸阳宫住了一个月花了几万石粮和一支走蜀道的商队。

关中受冻灾,天府之国的巴蜀却仍然丰收,调粮食都得从蜀道走。

蜀道天堑不好走,所以不独清夫人家,所有走蜀道的商队都被征用。

当然这些富可敌国的大商也不是吃素的,拐弯抹角地跟秦王谈条件。

乌氏要马匹专供,清夫人想朱砂特营,秦王召治粟内史治下几位属官商议。

商议的结果是,很过分。

一旦专供,就是躺着赚钱,他们怎么不直接抢国库?

大商垄断供给,相当于掌握定价权,一旦成势,官府的平价令就会成为空文。

秦王又想要人家的粮和钱,又舍不得给人一点甜,一时难以决断。

他斜躺在榻上,太医令夏无且在给他挑着足下的水泡和老茧。

窗外新雪,阁中温火,难得的清闲安谧。

一切都似静止,除了夏无且手里蠕动的针和秦王敲打榻沿的手。

夏无且御前侍奉多年,最懂进退,一听谒者在外喊“太尉请”就嗖地收了针。

不收针这针就会扎进秦王脚底板,太尉一到,秦王肯定就躺不住。

果不其然,他腾身翻起,赤脚跑出去把尉缭迎进来,然后拽上榻。

君臣隔案对坐,一壶温酒,两双玉箸,细雪天正好小酌怡情。

“乌氏倮,牧马大商,从西域匈奴买牲畜马匹卖进中原,北方一线马匹生意几乎全是他的家族在经营!巴蜀寡妇清,朱砂行销天下,楚国王廷,齐国官中,乃至燕国术士都是她的主顾。寡人想跟他们谈笔大生意,但是心里没底。”

尉缭眼里闪着异光,拍案:“图!”

“来!早备好了!”

天下图志铺开在案几,南方水网纵横,北疆关山蜿蜒,君臣两个拿箸蘸酒指点江山。

“清夫人的朱砂就近销往楚国,她有一百余艘商船可沿长江而下直达寿春!但凡万户之城都有她的商铺!”

尉缭抚掌:“军中斥侯办不到的事,她的商队正好能办!”

“对!她的关系能直达楚国宫中!不得了!”

“还有乌氏!燕国和匈奴,他们的马队都能去!”

“是!寡人也这么想!问题是,这些商家有多大你知道吗?寡妇清一家就是一万人!这用好了能砸别人,用不好就砸自己!怎么用,难着呢!”

尉缭暗自沉思,指尖在案面上敲,足尖在榻面上抖,抖得夏无且想给他抓点药。

秦王见怪不怪,他早就习惯了。

缭抖腿的破德性是跟师父学的,老人家又把这臭毛病传给了清河,这是后话。

须臾,尉缭喃喃:“要是……要是……要是……”

秦王着急,一巴掌差点把酒案拍烂:“要是什么?!说!”

“要是他们身边有咱们的人呢?”

“你说细作?细作插进去要生根太难了,没个三五年见不了效。”

“谁说用细作了?正大光明派进去啊!”

既然这些商人想来赚秦国国库的钱,那么秦王派个人监察也不是很过分的要求。

比如乌氏,万一秦国要十万匹,你却筹不到,你不要钱不要紧,我的国事误了怎么办?

所以我派个人在你这里,一则随时通消息以便我决策,二则你若确实有难处,我也不至于不问青红皂白就把你给剐了!

豪商想赚钱秦王要情报,默契达成,军政眼线进驻两大豪商,秦王多两只提线木偶。

好在马匹和朱砂都还不算关乎民生的大宗,要是换做粮食,秦王绝对不敢这么犯险。

两大家族再有钱也没有那么多粮食养活小半个秦国,粮食嘛,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跟两大家族做了大买卖之后,秦王又不得不开始跟国中的富人再做点买卖。

那时候国家还卖不了债,政府能卖的有三件:禄、官、爵。

所谓“劳大者其禄厚,功多者其爵尊,能治众者其官大”。

禄,卖给有才之士的,这会儿缺粮不缺人,用不着。

官,坚决不能卖,官是管事的,酒囊饭袋弄上官位是把国家往死里整。

爵,荣誉和地位的象征,低爵位能享一些减免徭役赋税的特权。

于是秦王颁令,倡议百姓给国家捐粮,以捐粮多少授予爵位。

能赐的爵位仅有四级:第一级公士,第二级上造,第三级簪褭,第四级不更。

商人虽富,但在秦国属贱籍,地位连庄稼人都比不上,因此拿粮买爵也不亏。

此策是早年饥荒时吕不韦首创,秦王一度鄙夷,如今越发觉得仲父了不得。

国君,不会做买卖不行,只会做买卖更不行。

东奔西走穷算计,马马虎虎撑到明年夏收。

天灾来临,最高决策人无法保住每个人的性命,他能保的只是数字。

把死亡人数降到最低,这就是决策者的功绩,胜于悲天悯人的眼泪。

连月来宵衣旰食,忙得连胡子都没时间打理。

太医令挎着药囊一脸乌云地看着伏案理书的秦王,很幽怨。

“陛下,我医术再好也敌不过你这么折腾啊!”

“你以为寡人想啊?”秦王也很幽怨:“留到明天还得自己看!”

太医令继续幽怨:衡石量书是你定下规矩,看不完多少石书就不睡觉,这眼都快瞎了,自己定下的规矩不能自己改了么?

不能,国中祸患就在榻旁,境外风云亦是莫测,哪一头都不能放。

挑灯中宵,读完南郡文书,又看各国线报。

燕国那边太子丹招贤招了个术士,定下的国策是“无为而无不为”。

魏国这边当庭把楚使屁股打开了花,又扣下第二波使臣不让进城。

哎哟喂,一个胆小鬼,两个糊涂蛋!

瞅见对手自残秦王有一万个开心,一拍大腿猛然起身,把线报往赵高身上一砸。

他本来是想让赵高把秘奏收好,书扔出去了,话却没能出口。

恍然天旋地转,眼前像是罩了一层黑布,依稀见得轮廓却又什么都看不清楚。

他强撑站定,使劲眨眼,朦胧中能只见赵高弯着腰趴在地上捡书。

赵高匍匐在地,在秦王眼里幻成一团黑影,黑影左爬右动,晃得天昏地暗。

忽觉一阵恶心,秦王再撑不住只得坐下,眼前黑幕经久不散他只能闭上眼。

那一刻他非常恐惧,恐惧自己会瞎,也恐惧着斯命将绝。

夏无且眼尖,窜上去大呼赵高。

赵高唬了一跳,他刚捡起书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见秦王一手撑案,一手扶腰,端坐王位双眼紧闭,似在冥思。

一般情况下,这是秦王发怒的前兆,所以夏无且喊他,他也不敢过去。

“你他妈还不过来,陛下出事了!”

一般情况下,夏无且是不敢骂赵高的,太医令和中车府令,平级。

赵高这才赶紧扔掉书跑上去,和夏无且一起去扶秦王。

奈何秦王还在死犟。

他不信自己会倒,更讨厌被架着,那感觉就是一只任人摆布的咸鱼。

手脚全都发麻,意识却还清楚,卯足全身力气一攘,把赵高攘跌了。

赵高摔傻,跌在王位半天爬不起来,直到夏无且狠踢他一脚:“你他妈死了呀!”

赵高这才滚起来,当事人不配合没法好好扶,赵高干脆蹲下身将秦王背了起来。

下一刻他就后悔了,真他娘的沉啊!

他咬住牙口憋得满脸通红,就两步路走得异常艰难,小心翼翼将秦王放上床以后他已经累成一坨烂泥了,噗通一声就瘫到床下了。

夏无且没工夫理他,一脚踹开这坨泥,扶着秦王侧身躺着,揉穴位擦冷汗。

约摸一刻钟后,秦王才缓过劲来,神智渐渐清楚。

内侍来问是否告知王后,秦王说不用。内侍再问传召哪位夫人侍寝,秦王很是厌烦。

夏无且有不好的预感,试探着问:“陛下近来是否觉得,床笫之私索然无趣?”

“呸!”

“积劳容易成疾,您得歇一歇,您……”

夏无且把下半句咽回肚子,说出来肯定得挨骂,未老先衰四个字弄不好能要他的命。

秦王今年三十三,还跟二十几岁一样折腾,思虑过重又不好好睡,身子怎么禁得住?

“话说一半,哑巴了?”

“陛下您有没有觉得,这些年后宫里有点不一样了?”

“后宫,能有什么不一样?还是那些老房子,等有闲钱了,得翻修翻修。”

夏无且心里翻个白眼,什么时候都在操心钱,就不多操心操心自己个儿!

“臣的太医府,有些人好几年都没活干了。”

“你太医府养闲人是你失职,你还好意思跟寡人说?!”

“可这些人又不能撤啊。”

“奇了怪了,不干活还得白养着?都是些什么人啊?”

“产婆。”

夏无且绕这么大圈子就想提醒秦王,陛下你已经很多年没有生过孩子了。

前些年,一年三个五个六个都有,这三年……

自胡姬一胎诞下胡亥公子和胡寅公主之后,就只有安陵公主这一胎,还悬。

问题当然不在女人身上,那么多女人不可能个个都有问题,所以陛下……

陛下抬腿就是一飞脚,踹在夏无且心口上。

夏无且爬起来告罪:“国有大疾,陛下夙兴夜寐忧劳终日。君有深疾,臣也不敢惧祸避罪半点藏奸。您医国,臣医您。臣虽无扁鹊之术,但得尽医者本分啊!”

这话先表忠心,再抬出扁鹊讲道理,蔡桓公讳疾忌医死了,陛下你别重蹈覆辙。

秦王气得笑了:“你是医家的么?纵横家出来的吧!”

夏无且长吁一口气:“别管臣是哪家的,能治病不就行了吗?”

然后夏无且就一边给他按摩活血,一边讲这病该怎么调理。

为了监督秦王,从这一天开始,夏无且就背着药囊在秦王身后如影随形。

啥时候该吃饭,啥时候该歇息,啥时候该睡觉,啥时候该出去骑个马练个剑什么的……

秦王很烦被他管,平日已经被蒙毅管得很憋屈了,又来一个实在讨厌。

蒙恬去了军中,蒙毅接任郎中令,负责殿中诸事,秦王见什么人,议什么政都是他安排。

“未时右丞相要来,陛下您睡好了吗?”

“陛下才歇一刻,郎中令你也忍心?”

秦王梦中惊坐起:“姑父!要紧要紧要紧!”

他洗过脸,换上玄色正装,临到门口,又披了旧常服折去后宫,差赵高传话。

“秦王在后宫休息,请右丞相先等一等。”

这不是秦王的作风,秦王从不怠慢外臣。

昌平君眉微皱,一刹那间脑海中闪现过一百种可能,面上却是波澜不惊微微含笑。

“劳烦你了,那我便等一等。”

赵高赶紧深深鞠躬:“这是下臣的本分!”

昌平君本性温柔,不骄不傲,待谁都彬彬有礼,因此被秦王呼来喝去惯了的赵高最喜欢与右相说话,只有这时候,他才觉得自己是个大写的人。

他给昌平君安席捧茶,笼了炉火来暖着。

昌平君连连道谢,一来二去就有了话头。从恭维中车府令辛苦到感叹自己年老,很轻松就从赵高嘴里套出秦王晕过一回,也知道楚使顿弱此前觐见过秦王,而且是被秦王打出来的。

之后顿弱入狱,由李斯主审,绕过了他这个右丞相,直到今日,顿弱宫刑完毕被放出来,才由副使项梁抬入右丞相府邸,昌平君也才知道楚国使臣是来请他回楚国当太子的。

这在昌平君意料之外,细想来,又在情理之中。

秦楚无论交好还是交恶,昌平君都是两国博弈的重要筹码。

昌平君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负刍竟然有魄力下立太子诏书。

这对昌平君个人而言,是飞龙升天的机会,但也可能是破家灭族的先兆,关键在秦王。

昌平君千思百虑入宫求见,为的就是探秦王的态度。

难不成,秦王已经决定准备削他,所以先给点颜色瞧瞧?

昌平君不缺涵养和耐性,抱着文书闭目养神。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年轻时代少数派旅人今夜有约一吻成瘾:爹地求放过变身末世全能萝莉最爱,不过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