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16章 命悬一线(1/2)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已而,已而!今之从政者殆而!

李白诗云“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说的就是孔子入楚求仕反被嘲笑:楚国德衰,救无可救,你来做甚?

来,来亡你的国。

顿弱怀此心从齐国绕道,将冰蚕荐给楚国乐尹。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吾恐楚之图秦也。”

秦昭王三十年前的感叹至今适用,就算被迫迁都寿春,楚人依然重利剑而远倡优。

楚歌多为哀时政,楚舞尽是告天神,歌舞的作用是祈求百战百胜风调雨顺。

冰蚕失望,不怪中原称楚为南蛮,群巫起舞娱鬼邀神,他们还不会欣赏独舞的美。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树犹如此,何况于人?”

这句劝为顿弱赚了一巴掌,却也为乐尹留住了天资卓绝的舞姬。

公子负刍寻人为《凤歌》配舞,就是当年楚狂人笑孔丘那一曲。

乐府上下没人敢答应,因为这首歌的重点是当政者德衰以及从政者将殆。

冰蚕接下,条件是改词,不改词就是找死,又不傻怎能白送人头?

负刍很看重,便允她改来看看,不行另说。

顿弱喜忧参半:“你终究是凤凰,只是第一道关不好过。”

冰蚕扔过词绢:“那你帮我过!”

顿弱神色复杂地笑,笑完开始斟酌字句。

凤兮,凤兮!何德之衰?

凰兮,凰兮!何政之殆?

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凤兮往复返,凰兮归去来

移花接木狗尾续貂,讽政之词平添凤凰归来振我邦国之意。

负刍甚为满意,上下疏通关系,在秋祀盛典安排冰蚕一舞。

楚公子并不在意伶人死活,可顿弱在意,他知道冰蚕已经卷入权斗漩涡。

“刀尖起舞,可想好了?”

“刀山火海,人在舞在。”

冰蚕不服输,我在赵能习赵舞,入楚也能编楚舞!

这支舞,不为负刍,也不为楚人,更不为楚王,就为自己争口气。

楚国以凤凰为图腾,奉火神祝融为祖先。

楚人有凤凰战龙的传说,“德衰政殆”的祸首正好具化为兴风作浪的恶龙。

如此,凰以火为兵,龙以水为剑,溯及上古就是火神祝融与水神共工的夺天之战。

冰蚕灵机一动,遂将曲调重编,楚乐的编钟笙瑟诉情,秦乐的瓦缶皮鼓造势。

于是,愤世嫉俗的狂人歌改头换面变作了邪不胜正的古战曲。

曲配词,舞踏歌。

前奏琴瑟和鸣,男猎女织,刀耕火种。

忽而秦鼓雷动,水神共工以水乘木,东伐火神祝融,恶水摧毁家园。

共工命应龙出击,祝融令凤凰迎战,凤凰不慎而败,一叹“德之衰”。

应龙乘胜追击,凤凰惧而不敌,二战铩羽逃归苍梧,再叹“政之殆”。

祝融击石淬火,凤凰焚身问天,天帝曰:“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曲至“凤兮往复返”,凤凰浴火归战,杀应龙、覆木舟、遏巨浪,大败共工。

共工怒触不周山,天柱折,地维绝。凤凰翼撑天柱,尾悬四维,歌曰“凰兮归去来”。

词尽余音,天地归于无恙,火凤静化凰图。

曲终舞罢,上至王公下至黎民,俱都惊叹流涕。

庶民看远古传说,存于脑海的祖先故事现于眼前,一时惊喜雀跃。

贵族看国运沉浮,秦欺楚,楚一败失鄢,二败弃陈,何时卷土重来三战扬眉?

至于公子将相,他们更在意凤凰是谁。

楚王重病无嗣,王兄负刍和王弟犹,究竟谁才是重振楚国的凤凰?

有心人自心中有数,无心人看凤凰来仪,是非对错与歌女舞姬无涉。

无奈有心人一心煽风点火,歌舞落幕好戏开场。

代重病楚王祭天的是王弟公子犹,真正行权的却是王舅——令尹李园。

楚令尹如同中原相邦,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乃至王不问政,令尹决事。

李园大笑:“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凰舞九天,家国承平!赏!”

三闾大夫南公离席:“敢问令尹,何谓承平?”

“物阜民安,无灾无战,是谓承平。”

“苟延残喘,抱薪趋火,所谓承平?”

“南公说笑!什么抱薪趋火?只怕引火烧身。年事高还是莫贪酒,免说醉话。”

周有五等爵,公侯伯子男,李园身为令尹尚且只能是侯,而南公是公爵。

德高望重的必要条件是能活,活到同辈死完,小辈死绝,谁也不能跟你比辈分。

南公今年八十,熬过楚顷襄王、楚考烈王两朝六十一年,不知能否再熬死一位楚王。

“众人皆醉我独醒,举世混浊我独清。”

鹤形松姿的老人诵着前任三闾大夫的辞,走上祭台叩问苍天。

“先祖,睁开眼看看子孙吧!怀王客死秦国,他们忘了!秦人烧我国都,他们忘了!秦人毁我祖庙,他们忘了!他们忘了楚国的屈辱!他们用歌舞********!他们忘了自己是楚人!全都忘了!我还没死他们都忘了,我死了还有谁能想起?”

公子负刍响应:“楚人没忘,也不敢忘!”

昭、屈、景三姓贵族高呼:“楚人没忘,楚人不敢忘!”

百姓感念凤凰战退应龙的乐舞,千人一口:“楚人没忘,楚人不敢忘!”

南公再问:“既不忘国殇,何日雪国耻?”

“国强之日,雪耻之时。”

“何日国强?”

负刍无言以对,他只是先王庶出的孽子,无权无实。

他看向令尹李园,众人的目光也一齐投向王座两侧。

楚人忽然想起,令尹和太后都不是楚国人,他们本没有楚人的国仇家恨。

几千双目光让李园不得不回应:“雪耻必先图存,路漫漫其修远兮。”

“一步也不肯走,路当然漫漫无尽!”

将军项燕有怨:楚不救韩,韩已亡;楚不救赵,赵必亡;他日秦国加兵,谁来救楚?!

“楚若救赵,秦必伐楚,那才是自取灭亡。”

“楚不救赵,秦就不伐楚了吗?!”

项燕问住了李园,李园对秦楚恩仇没有深刻体会,他甚至觉得秦王对楚国很友好。

友好的原因是亲侄女嫁给了秦王,夫妻和睦,逢年过节请礼问安尽孝都不落。

秦国王后归国省亲,舅舅回答不了的问题,她代为回话。

“楚不欺秦,秦不伐楚。”

“恕臣斗胆,请问公主之心,在秦还是在楚?”

“在楚也在秦。”

“秦胜于楚,还是楚胜于秦?”

“当然是……楚为生母,无楚便无我。”

“心在楚,却为何替秦人诓骗同胞?”

“放肆!”

羋妫嫁入秦宫时只有十三岁,少女成长的年岁里,有两个人至关重要。

华阳太后教了她果决干练,丈夫则教会她如何发威才能骂得人没法回嘴。

“什么东西也敢血口喷人?!”

“你们失了郢,把华阳祖母送到秦国,三十年里楚国合纵攻秦,秦可曾主动伐楚?”

“华阳太后势衰,秦国兴兵,你们又把我送到秦国,这几年秦国可曾动过楚国一寸土地?”

“秦楚无战,这是华阳太后遗言。我们拼死替你们争命,凭你也配指指点点?!”

项燕被骂懵,他就算有一百个理由反驳,说出来也是老大爷欺负小姑娘。

李园趁机圆场:“楚国今日和平来之不易,若无实力一战破敌,万不可轻举妄动。复仇雪耻一事,还待从长计议。”

项燕与负刍深知从长计议就是再无可议,齐声道:“令尹三思!”

“我本是赵国人,我救赵之心比你们更甚。身为楚国令尹,我不能拿楚人的血去救我的母国,那才是真的对不起楚国!”

这话也不假,五国合兵攻秦都能大败,以楚国目前国力,跟秦国闹翻是自讨苦吃。

南公不肯饶,质问:“坐视一半国土沦陷,向秦国摇尾乞怜,这就是对得起楚国?”

李园觉得他们胡搅蛮缠:国土是你们祖上丢的,与我何干,替你们争取十年和平有错?

楚人理解他也很难:你靠着妹妹和侄儿掌权,根本不替楚国打算,只求富你李家资产!

上层的硝烟弥漫成李氏门客和三姓家臣的对骂,各有理据是非难辨。

“人言不明,何不问天?!”

占卜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因为巫者传达的是天意。

然而祈天也并不是个好方法,因为巫祝是人。

玉器列,五音起,祭舞动,国之存亡应问楚国最高天神东皇太一。

吉日兮辰良

东皇太一穆将愉兮上皇

抚长剑兮玉珥

缪锵鸣兮琳琅

舞毕万籁俱静,众人凝神屏息等待南公神思归来。

南公神魂游入天,向东皇太一进献供奉,带回太一对楚民的神示。

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祭天台下一片沸腾,昭、屈、景三户子弟将这八个字喊到破天。

观祭台上羋妫心惊,她从未细想,夫家之国与母家之国只能二取其一。

“亡秦必楚,待时而动。”

李园补了四个字将群情激奋暂时压下,他望向侄女不禁一声长叹。

羋妫身后有两个人,武将蒙恬率禁军护卫,文臣李斯领省亲使团。

蒙恬自幼随侍秦王,嫪毐之乱后接任郎中令,此次破例将郎中诸事交予蒙毅,专程护卫王后。

他堂堂秦国上卿,当然容不下“亡秦必楚”四个字。

好在蒙家人都识大体,祭礼当场忍住怒火,散场就提剑骂了李园一顿。

“君侯若负秦楚之约,恬与君侯同日而亡!”

李斯连抱带拽把蒙恬哄回王后身边,然后跟李园赔笑道歉。

“蒙将军为人刚直,令尹莫要生气!他这脾性,连我王都没有办法……”

相比于烈虎蒙恬,李斯温柔可爱得太多,很快就与李园推心置腹。

“李斯有两难,君侯亦有两难,不知我之两难能否解得君之两难?”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年轻时代少数派旅人今夜有约一吻成瘾:爹地求放过变身末世全能萝莉最爱,不过日久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