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金乌渐逝,玉兔初升三十(1/2)

ps:想听到更多你们的声音,想收到更多你们的建议,现在就搜索微信公众号“dd”并加关注,给《大唐三帝传》更多支持!

……

贞观二十二年七月二十四。

一代名臣,大唐良相房玄龄薨于房府,享年七十。

太宗李世民废三朝期,更与太子李治佩白绫于臂,国舅长孙无忌等百官同着素服皆守于侧,哭送大唐良相。

一时间,海内闻之,俱恸。

九日后朝期再开,太宗当朝手诏天下,亲宣着御书房玄龄碑,更赠以太尉号,奉谥文昭,着陪葬昭陵。

且准其妻百年后,可随夫入陵,以求夫妻团圆。

更赐羽仪孝节,送入昭陵,明器无数,以示哀思。又特诏礼部,着留朝中房玄龄所居之位,尚书房内房玄龄所奉之案,以示悼念。

此般之事,前无古人,后亦再无来者也。

是故日后盛唐之时,天下皆传:

“为相者,莫过文昭公!”

是夜。

长安。太极宫。

东宫。

李治端坐于正殿中,看着前方,怔怔发呆。

德安怀抱白玉拂尘,侍立一侧,注视于他,良久才轻轻道:

“殿下,房相的意思,还是当立武姐姐为正妃的好……毕竟若无这般名号,只怕日后若殿下登基,殿下如何……”

“房相念念不忘者,乃我这储位安稳,父皇大统平安,大唐江山稳固。是故他急欲奉媚娘为妃,助我左右。他这一番心意,我懂。

然却不可行。”

李治轻柔道:

“房相把媚娘,看得太轻。”

德安一怔:

“看得太轻?”

“一个如她这般的女子,能在父皇这般明君的后廷中上下沉浮十一年,始终不以色侍君。虽有几次大灾大难,却殾能惊险渡过,更不曾设计为自己争宠邀媚,却能安稳至斯……

你当真觉得,以我之智,可使她做任何她不愿为之事么?”

德安深思,良久才叹息摇头。

李治点头,起身,慢慢走至窗前,目光复杂而清澈:

“德安,你可曾想过,为何媚娘能得如此多之庇护?当真是因为咱们所为么?”

德安又想了想,迷惑道:

“难道不是?”

李治淡淡一笑不语,良久才自语道:

“想不到我挑来捡去,却择了一个这般与众不同的女子……

母后,若您在天有灵,想必也会笑稚奴是作茧自缚罢?”

又摇头轻轻笑了一阵儿,才转身问德安道:

“前些日子,我叫你查的事情,你可查清楚了?”

“原本也不知,不过前日武姐姐遣得瑞安来,着德安办了那流言之事后,德安便有意设计一二,查得真相。”

德安轻轻道。

李治眯了眯眼:

“如何?”

“萧良娣似是知觉了些什么,是故便着人暗中查验这满宫中名字带‘娘’字的女子。”

李治目光一冷:

“她如何得知?”

“……殿下,是您告诉她的。”

李治一怔,忽然想起一些事,心中微微一恼,却淡淡道:

“既然如此,你便当努力抹平了那些后事,如何还做这流言?这等破绽百出的招式,可不似你——

还是你依然想着借这等机会,逼得她不得不与承恩殿、宜春宫为敌?”

德安咬了咬下唇,轻轻道:

“殿下既然有心,房相也觉当如此,那德安便觉得,再无不可。”

李治冷笑道:

“你当房相真的希望媚娘为后么?德安呀德安,跟了我这么久,怎么还是不曾学得些好的?”

德安诧然:

“可房相请殿下务必立武姐姐为陛下正妃,不就是为了将来殿下与武姐姐的将来铺路么?”

“你且看一看这个,再说罢!”

李治一边说着,一边从袖中取出一样东西,交与德安。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九梦幻界穿越之督主爱种田莽荒圣君修真女重生记零界使徒旧爱总裁别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