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王欲伐楚,焉可止之十六(1/2)

贞观十八年八月二十一日。

唐安西都护郭孝恪大胜焉耆。

然不日,仍附于西突厥。太宗大怒。

贞观十八年八月二十三。

太宗驾返太极宫。

贞观十八年八月二十五。

太宗纳禇遂良谏,拒收高丽莫离支贡白金,更囚其使节。

贞观十八年十月十四,太宗诏幸东都洛阳,着太子李治与诸妃嫔伴行。

十七日,太宗着令赦焉耆王突骑支与妻儿,乃告太子李治道:

“焉耆王不求贤辅,不用忠谋,自取灭亡,系颈束手,飘摇万里;人以此思惧,则惧可知矣。儿为朕之子,将来必为大唐之主,朕自当为儿留此警戒,以时常醒儿也,当为珍礼。”

(这段话的意思是,焉耆王身为君主,不求忠贤辅助,不用忠臣谋略,自取灭亡,才会被绳索加身,系颈束手,做为一个囚徒飘摇万里被送到洛阳来。人们若以他为范本感到害怕,那自然就会明白什么是畏惧了。

儿子你是朕的儿子,将来自然是这大唐的君主。为了儿子你,朕自然要留下他,做为你的警戒,让你时时刻刻,可以提醒自己。这是朕给你最好的礼物。)

李治谢过太宗之恩。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

太宗连召郑元、张俭、程名振三臣问高丽之事。众有赞,有疑。

然太宗征高丽之心已决,断不容他人毁之。

贞观十八年十一月二十四日。

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江、淮、岭、峡四州兵四万,又于长安、洛阳两地,招募士兵三千,战舰五百艘,自莱州泛海直逼平壤。

又以太子詹事、左卫率李世绩(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步骑兵六万,以及兰、河二州所降胡族兵马进逼辽东,取两军成合围之势并进之意。

月末,各路大军汇集幽州,太宗更遣行军总管姜行本、少府少监丘行淹先于安萝山监督众工医造破城冲锋所用云梯。

时远近勇士应募及献攻城器械者不可胜数,太宗皆亲加挑选,只取其便易。

又手诏告谕天下道:

“高丽盖苏文弑主虐民,情何可忍!

今朕欲巡幸幽、蓟,以问罪辽、碣,所过之处,当无为劳费百姓。”

且又道:

“昔年炀帝残暴其下,高丽王仁爱其民,以大隋思乱之军击高丽安和之众,故不能成功。

今朕略言必胜之道五:

一乃以大击小,二乃以顺讨逆,三乃以治乘乱,四乃以逸待劳,五乃以悦当怨,何忧不克?

布告百姓,勿为疑惧!”

于是凡行军供费之资具,减少大半。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初一。

武阳懿公李大亮卒逝于长安,临终尚有遗表,请太宗罢征高丽之事。

太子李治得太宗旨意,亲至其家慰视,乃见其家竟仅余米五斛,布三十匹之数而,房屋简陋,更不必说。乃心中感叹。

同时,又有李府中十五名孤儿,皆因亲戚早逝,无所依靠,孤苦而为大亮所悯所养,因大亮故,乃以父丧之礼哭。

李治感佩,乃下令着十五名孤儿皆入东宫养之。德安得令。

李治又再亲奉李大亮遗表于太宗,太宗阅之,又闻大亮之事,长叹微泣,然终不允停高丽之事。

李治乃忧。

贞观十八年十二月初一(公元645年1月5日)。

黔州来报:

故太子承乾,因风疾复发,卒于所迁之地,年二十六。

报时,太宗正与太子李治,国舅长孙无忌氏等,朝中议事。

闻言,太宗李治父子皆厥于地,太宗尚得清醒,李治昏迷。

诸臣顿时乱做一团。

是夜。

东都洛阳。

芳华苑(西苑)。

太子李治所居显仁宫配殿。

李治初初一醒,德安便欢喜连天地抹着眼泪,请孙思邈入内诊视。

一旁代替太宗守在李治身边的燕德妃,也急忙让出位子来,请孙思邈。

诊治良久,孙思邈乃道:

“无妨,不过是一时急伤攻心,才引得旧疾复发……几副汤药吃了,再把日里所吃的药乳从一日三剂改成六剂,七日之后,便可大好。”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九梦幻界穿越之督主爱种田莽荒圣君修真女重生记零界使徒旧爱总裁别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