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三百一十六章发展方向(2/2)

朱元璋将这九个字反反复复地念叨了几遍之后,突然一拍巴掌道:“好呀,朱先生,你真是一个有大学问有真本领的人啊!你这九个字,恰恰说到我朱元璋的心坎里去了!”

而实际上,在这之前,朱元璋也大体上就是按照朱升这九个字去做的。

他努力地发展自己的力量,而且始终打着小明王的旗号。

只不过,朱元璋过去那么做,好像是出于一种本能、一种直觉,还不是什么自觉的有意识的行为。

现在朱升的话让朱元璋深切地认识到自己以后该怎么做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朱升送给朱元璋的这九个字,对朱元璋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于是朱元璋就热忱地邀请朱升到应天城去为红巾军做事。

朱升欣然答应下来。这样,朱元璋的帐中就又多了一名智囊。

就在这时突然发生了一件事情引起了朱元璋的注意。

就是红巾军的丞相倪文俊死了,是被一个叫陈友谅的人害死的。

断断续续地,朱元璋也大致了解了倪文俊之死的前因后果。

陈友谅原来是湖北玉沙县一个打鱼人的儿子,不仅力大过人,而且还有点文化,曾在玉沙县衙里做一个小吏,因个人野心太大,经常受到上司的指责,于是一气之下,跑去投奔了徐寿辉的红巾军。

由于他打仗不怕死,得到了徐寿辉的赏识,一步步地从一名普通的士兵跃至红巾军的统兵元帅,成为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徐寿辉迁都汉阳,以倪文俊为丞相。倪文俊也是个野心勃勃的家伙。

徐寿辉名义上虽是皇帝,但朝中大权却基本上掌握在倪文俊的手里,而兵权又掌握在陈友谅的手中,所以徐寿辉差不多就成了一个空架子了。

徐寿辉为人比较老实,不然,他与朱元璋之间恐怕早就发生冲突了。

对大权旁落在倪文俊和陈友谅手中,徐寿辉也不以为意。

然而,倪文俊对此并不满足,他觉得做一个丞相很不过瘾,便想把徐寿辉取而代之,于是就处心积虑地找机会要害死徐寿辉。

不料,徐寿辉预先得知了这一消息,这个老实人再也老实不下去了,暗暗地调一支亲兵进驻汉阳,想先下手为强地除掉倪文俊。

倪文俊见势不妙,只得仓惶地出逃黄州。

陈友谅正好在黄州,觉得独揽红巾军的机会不可失去,便叫手下把倪文俊杀了。

陈友谅杀死倪文俊,徐寿辉当然高兴,于是就更加器重他。

这样,徐寿辉的部下的红巾军就操纵在陈友谅的手中了,只是名义上的皇帝还是徐寿辉而已。

此时的朱元璋还不不知道这其中的内情,他只是觉得徐寿辉等人的内讧,更有利于他向浙东一带发展。

于是,朱元璋就把倪文俊之死一类的事情搁在一边,全心全意地着手准备向浙东进军了。

这里讲的“浙东”,指的是元朝浙东道宣慰司属下的温州、庆元、台州、婺州、处州、衢州和绍兴七个地方。

这七个地方中,绍兴在张士诚的手里,而温州、庆元和台州却是在方国珍的手里。

朱元璋决定,暂不向张士诚和方国珍开战,集中力量先把婺州、处州和衢州拿到手。

绍兴在浙江的北面,温州、庆元和台州是在浙江的东南拐角,而婺州、处州和衢州则呈三角形状态居于浙江的中心地带。

朱元璋决定暂不向张士诚占据的绍兴发动进攻。

他这样的做的原因只是想把认为该抢到的地盘率先抢到手,然后再与张士诚摊牌。

如果攻打绍兴,激怒了张士诚,那肯定会有麻烦,至少,他不能一心一意地在浙江发展了。然而,他为什么又决定暂不向那个方国珍开战呢?

方国珍是在浙江东南沿海造反起家的,他造反的目的,是想捞个大官做做,所以,等他的势力渐成气候之后,他就开始向元廷要官。

由于方国珍的势力控制了东南沿海一带,影响了浙江福建的粮食从海上运往大都,元廷无奈,只得封了他一个“庆元定海尉”的官。

方国珍觉得这官职太小,不满意,便继续招兵买马,攻打附近的城池。元廷派人向他招降,他把元廷派来的人杀死,气焰十分嚣张。后来,浙江元军集中力量向他围攻,他感到害怕了,便表示愿意归顺元廷。

元廷授予他“徽州路治中”这一官职,并同时要求他遣散军队、交出所有战船。而方国珍赖于要胁元廷的最大资本,就是他的水军。故而,方国珍拒绝接受元廷的封官,更加进一步地向元廷发难。

大约是朱元璋集中精力在江苏发展的那个时候,方国珍出动兵马,一鼓作气地攻下了台州、温州和庆元等地。

那时,元朝大军正被刘福通的红巾军搅得精疲力尽,无可奈何之下,元廷便封方国珍为“海道运粮漕运万户”兼“防御海道运粮万户”。

通俗地讲,元廷把东南沿海一带漕运大权和治军大权都交给了方国珍。方国珍感到满足了,连忙宣誓效忠元廷。不久,元廷又升方国珍为“江浙行省参知政事”,差不多把江浙一带的行政大权也交到了方国珍的手里。

方国珍更加得意,便按照元廷的指示,北上和张士诚开战。

方国珍利用强大的水军,屡次打败张士诚在江苏沿海一带的军队。

这就是张士诚在朱元璋攻占镇江攻打常州时不敢全力与朱元璋开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只是朱元璋当时并不知道这一点,这同时也是张士诚在常州失落之后马上就归顺元廷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张士诚归顺了元廷,方国珍当然就不好与张士诚继续开战了。

按理说,方国珍同张士诚一样地归顺了元廷,朱元璋更应该抢占方国珍的地盘才是。

当时朱元璋连张士诚都不放在眼里了,就更不会把方国珍放在眼里。

不过问题是,方国珍的势力范围距应天城太远,几乎对应天城不构成任何威胁,所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朱元璋都决定暂不向张士诚开战了,就没有什么理由再向方国珍开战。

还有,方国珍和张士诚虽然并不是亲如一家,但毕竟都在名义上归降了元廷,如果朱元璋大举抢占方国珍的地盘,那就很容易促使张士诚和方国珍联合起来。

而这种联合,朱元璋当然不愿看到。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页章节目录下一章
他们都在读: 厨神的美食小店重生修仙日常命中注定我爱你唐朝好驸马不请自来热血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