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7章 序言:那一年(7)(1/2)

李雪莲答“北京医院”是顾名思义;警察看了李雪莲一眼,接着往下盘问;李雪莲松了一口气,知道北京确实有家“北京医院”。警察又问:

“你的病历呢?”

李雪莲一愣:

“病历,啥病历?”

警察有些不耐烦:

“你去医院看病,过去的病历呢?”

李雪莲灵机一动:

“我这是第三回去北京看病呀,过去的病历,都落在北京医院了。”

警察看李雪莲半天,不再纠缠“病历”的事,又问:

“你的证明呢?”

李雪莲:

“证明?啥证明?”

警察又开始不耐烦:

“你咋啥也不懂?现在是‘人大’期间,凡是去北京的,都得有县以上政府开的介绍信;不然你说你去北京看病,谁给你证明呀?”

李雪莲傻了,她确实不知道“人大”召开期间,去北京要开介绍信,而且是县政府的介绍信;就是知道,她去县政府开介绍信,县政府也不会给她开;便说:

“不知道要开‘人大’,把这事忘了。”

警察终于抓住了李雪莲的漏洞,松了一口气:

“那不行,没有证明,你不能去北京。”

李雪莲:

“耽误我看病咋办?”

警察:

“‘人大’开会,也就半个月。半个月后,你再去北京。现在下车。”

李雪莲的犟劲上来了,坐在那里不动:

“我不下车。”

警察:

“别人都下,你为什么不下?”

李雪莲:

“我子宫都垂到外边了,耽误不起。”

警察脸上的肌肉又抖了一下,接着喝道:

“两回事啊,别胡搅蛮缠,也就半个月。”

李雪莲站起来:

“要我下车也行,你得负责任。”

警察一愣:

“我负什么责任?”

李雪莲:

“其实北京我也不想去,钱花光了,病也不见好,早不想活了。你要让我下车,我不等半个月,我下车找棵树就上吊。”

警察愣在那里。李雪莲盯住警察胸前的警号牌:

“我记住了你的警号,我会在遗书上,写上是你逼的。”

警察更愣了,嘴张着,半天合不拢。待合拢,朝窗外啐了一口唾沫,嘟囔一句:

“你这娘儿们,倒难缠了。”

又摇头:

“刁民,全是刁民。”

皱了皱眉,越过李雪莲,开始盘问下一排座位上的乘客。

夜色中,李雪莲往窗外舒了一口气。

十三

李雪莲头一回进北京,到了北京,有些晕头转向。她首先觉得北京大,比村里、镇上、县城和市里都大,大得漫无边际。坐在公交车上,走走是高楼大厦,走走又是高楼大厦;走走是立交桥,走走又是立交桥。另外她在北京转了向。李雪莲从小学课本上就学到,天安门在长安街的北边,当她坐着公交车从天安门广场穿过时,却发现天安门在长安街的南边;用村里的方位校正半天,还是没有矫正过来;看来在北京期间,就要以南为北,以东为西了。比这更要命的是,李雪莲来北京是为了告状,待到了北京,却不知道该到哪里告状,该向谁告状;这些该去告状的地方在哪里,能够接受她告状的人,又住在哪里。幸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了,李雪莲知道,“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而人民大会堂,就在天安门的西侧;当然,在李雪莲看来,是在东侧;“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的地方,一定是有头有脸的人去的地方,而且不是一般的有头有脸;李雪莲灵机一动,决定在北京待下之后,趁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到天安门广场去静坐;一静坐,说不定就能引起在大会堂里开会的有头有脸人的注意。

为了在北京待下来,为了安置自己,李雪莲投奔了一个中学同学。这个中学同学叫赵敬礼,当年在班上,与李雪莲坐前后桌,坐了六年。赵敬礼长颗大头;大头正头顶,又凹进去一坑,成了葫芦形。“赵敬礼”是赵敬礼的大名,但班上无人喊他“赵敬礼”,都喊他“赵大头”。久而久之,喊“赵大头”有人答应,冷不丁有人喊“赵敬礼”,赵敬礼自个儿,都不知道在喊谁。初中三年,两人没说过话;从高中一年级起,李雪莲知道赵大头对她有意思。赵大头从小没有娘,他爹是镇上一个裁缝;赵大头有三个弟弟;一个爹,整天踏一台缝纫机,养活赵大头哥儿四个,家里并不宽裕;但从高中一年级起,赵大头三天两头给李雪莲带“大白兔”奶糖,从课桌后悄悄递过来。也不知他的钱从哪里来的。“大白兔”糖送了两年多,也不见赵大头有什么表示。还是高中快毕业了,一天在上晚自习,李雪莲出教室解手,从厕所回来,赵大头在教室门口候着。看看左右无人,赵大头说:

“李雪莲,我想跟你说句话。”

李雪莲:

“说吧。”

赵大头:

“得找个地方。”

李雪莲:

“找吧。”

赵大头把李雪莲领到学校后身打谷场上。周围的夜是黑的。李雪莲:

“你要说啥?”

赵大头啥也没说,上来就抱李雪莲,接着就要亲嘴。由于动作太直接,中间也没个过渡,李雪莲有些措手不及。措手不及之下,本能地推了赵大头一把。赵大头脚下一绊,跌倒在地。如果换一个男生,爬起来还会亲李雪莲;几经纠缠,几经掰扯,哪怕李雪莲说“我要急了”,“我要喊了”,仍继续撕扯,好事也就成了;没想到赵大头跌了一跤,从地上爬起来,看了李雪莲一眼,愣愣地说了一句:

“我以为咱俩已经好了呢。”

又说:

“千万别告诉其他同学。”

转身就跑了。赵大头跑了,李雪莲气得“咯咯”笑了。搂她亲她她没生气,转头跑了,李雪莲就生气了。第二天两人再见面,赵大头低着头,红着脸,不敢再看李雪莲。这时李雪莲知道,赵大头是个老实孩子。李雪莲赌气,也不理赵大头。接着高中毕业,李雪莲没考上大学,赵大头也没考上大学;李雪莲回到了村里,赵大头的一个舅舅,在省城一个宾馆当厨子,赵大头就跟他舅舅到省城学厨子去了。后来他舅舅被调到这个省驻北京的办事处当厨子,赵大头也跟来了;后来他舅舅退休回了老家,赵大头就一个人留在了北京。李雪莲到北京举目无亲,认识的所有人中,只有赵大头在北京,于是便想投靠赵大头。但中学时候,她吃了两年多赵大头的“大白兔”,打谷场上,又将赵大头吓了回去,她担心赵大头记仇。李雪莲也想好了,如赵大头不记仇,她就有了落脚处;如赵大头记仇,她转头就走,另寻一个住处。这个住处李雪莲也想好了,就是火车站。虽然北京火车站她没去过,但她知道,普天下的火车站,一到晚上,屋檐下都可以睡人。

虽然知道赵大头在省驻京办事处工作,但李雪莲找到省驻京办事处,还是几经周折。李雪莲打听着,换了八回公交车;有三回还倒错了,走了不少冤枉路;清晨到的北京,一晃到了晚上,才找到那个省驻京办事处,赵大头当厨子的地方。办事处是一幢三十多层高的大厦。到了办事处,却发现这个大厦她进不去。大厦前脸有个院落,院落门口有座牌坊;沿着牌坊,拉着警戒线;警戒线处,有五六个门卫守着,不让人进。原来这里住着这个省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一百多名代表。李雪莲走上前去,门卫以为李雪莲是来住宿的;打量她的衣着,又不像住得起这大厦的人;但一个门卫仍客气地说:

“别处住去吧,这里住着人大代表。”

李雪莲终于明白,自己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又一次撞上了。但她并无惊慌,看着里面说:

“我不住宿,我找我亲戚。”

另一个门卫问:

“你亲戚也来开人代会呀?”

李雪莲摇头:

“他不开人代会,他在这里当厨子,他叫赵敬礼。”

这个门卫低头想了想: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随机惩罚一名幸运观众质女虚无神在都市二次元之幻想系统坑爹儿子鬼医娘亲溺宠之绝色毒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