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字号:   默认

第一百九十八章一个小品引发的猜想(1/2)

康熙刚进入庄子的林荫道,就听见不远处传来一阵哈哈大笑声。康熙皱了皱眉头,脚步也随之顿了一下。

李德全不愧是康熙身边最得力的大太监,康熙这一点点细微的变化也被他扑捉到了。他赶忙上前道:“皇上,前面的吵杂之声,想来是有什么事情,待奴才先去上前看一下吧,免得那些人不知深浅惊扰了圣驾。”

康熙摆了摆手示意不用,就接着带头向前走去。可他带来的侍卫还是尽职的迅速朝四周散开,呈警戒状态。

很快出了林荫道,一座高台映入眼帘,台子四周站满了人,有庄户,有工匠,有学生,还有几个,从衣着打扮上看显然是医学院的大夫和学员。台上有几张椅子,上面坐了四个人。

一对年老的夫妇,一个青年学子,一个中年教书先生。一看就是由学生们装扮的。显然这是在演戏。这里毕竟被归入了黄庄的范畴,对于淑云在庄子上搞这样的事,康熙心里有些不乐意,但又有些好奇。不知道淑云出于什么目的,竟然摆了这么一出。按说淑云还是比较有分寸,一向不会胡来。康熙就停住脚步,隐在暗处,想要看个究竟。

这时只听台上的人说道:

老太: 我叫白云,

老头: 我叫黑土,

老太: 我五十一,

老头: 我五十五,

老太: 我属鸡,

老头: 我属虎,

老太: 这是我老公,

老头: 这是我老母——

......

台上四人声情并茂的表演把大家逗得前仰后合。就连康熙和一干不苟言笑的侍卫们也被逗得呵呵笑。

这也难怪,这小品是淑云根据本山大叔的那部经典之作——《昨天今天明天》改编的,好笑是必然的。

青年学子:爹,娘,先生说的不是哪一天,先生的意思就是请您二老。这个——回忆一下过去,再评说一下现在,再展望一下未来。您们听明白了吗?

老头: 啊~~~ 那是过去、现在和将来!

老太: 那也不是昨天今天和明天呐,

老头: 是,你问这~~~ 有点毛病。

老太: 对,没有这么问的。

教书先生: 我还弄错了我还~~~ 那谁先说呀?

老头: 我说吧。

教书先生:您老请说。

老头: 改革春风吹满地,大清百姓们真争气;种田耕地不费力,皇上皇上太体恤。万岁!

教书先生: 这是首诗,

老太: 该我了,

教书先生: 大娘也说说

老太: 是。改革春风吹进门。大清人民抖精神;财税改革得民心。皇上是咱地领路人。万万岁!

......

教书先生:听了您二老的切身体会,某真是受益匪浅,看来当今圣上真是一心爱护百姓的仁君啊。

青年学子:可不!现在可是不得了,粮食大丰收。洪水不来找。百姓安居乐业,齐夸皇上领导。新的财税政策,为咱百姓撑腰,众观古往今来,风景这边更好!万岁万万岁!

康熙多聪明的一个人啊,听到这里哪还能不明白其中的门道。立刻对身边的李德全吩咐了一番。

虽然是事先排练好的表演,可是那赞扬的话语还是让老康的大脸红扑扑的,呵呵笑着不停的点头。

淑云见到康熙时,他就是这副红光满面。志得意满的样子。淑云立刻就反应过来是怎么回事了。

老康急走几步抓过淑云的手,笑呵呵的说道:“淑云啊,这次你又帮了朕的大忙了。”

淑云是笑非笑的挑了挑眉,故作不解的道:“我这一天天就围着几个孩子转了,又能帮你什么忙了?我怎么不知道。”

“呵呵。就是你在庄子口那设的戏台子啊,做得不错。”

“咳,我还当是什么事呢,就那啊。那可称不上什么大忙,不过就是看着庄户们对新的财税政策不甚明了,这才叫学生们用这种方式给大家讲解一下,这样大家了解起来也容易些。”淑云不以为然的道。

先看到这里,把此书加到书签

上一章章节目录下一页
他们都在读: 阿月卑鄙的我逍遥皇帝打江山恶女重生:少帅宠妻不要脸侧心术诸天降临大逃杀